国以安为宁,业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2023年以来,华安法院坚持以更高水平平安华安建设为目标,严格公正执法司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护航县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818件,办结1571件,结案率86.41%;结案均衡度0.79 ,位居全省第九,全市第一;一审改判发回重审率0.95%,为全省最佳。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持续加强舆情监测、风险预警、维稳安保,连续六年无赴省进京访。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走深走实,协同多部门持续开展“打财断血”专项行动,冻结、扣押在案的涉恶财产价值近500万元。严惩各类刑事犯罪,依法审结刑事案件129件175人,审结危险驾驶罪37件37人。开展防范养老诈骗法治讲座、普法宣传5场,受众1200余人次。
妥善化解民商事纠纷
平等保护民事主体,深入贯彻实施《民法典》,审结民商事案件884件,涉案标的2.39亿元。妥善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动争议、金融借款等案件185件。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成立“金法徽”司法服企团队,买卖合同案件由专门团队集中办理,院领导每周会商、协调疏通营商指标监测、“执转破”移送、买卖合同案件办理中存在的梗阻问题,“执行合同”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拓展生态司法动能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探索矿山公园生态修复司法实践基地,为一批古文物及5株古树木建档立卡、挂牌保护,深入茶区、果园、农场开展“法治有机讲堂”5场。今年以来,审结涉茶涉农案件26件,办理滥伐林木、非法狩猎案件8件8人,办结污染环境案件1件4人。
持续加大执行力度
紧盯流程、紧扣节点,平均结案用时34.94天。加大执行力度,限制高消费403人次。加强信用修复,移除失信名单14人次,促进自动履行。我院执行综合质效连续五年进入全省前十。成立执行服务中心,减轻当事人诉累,已受理执行立案355件、接待群众487人次、提供执行咨询服务121人次。
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七无讼”全域全链治理新模式,成立9个法官服务站、18个无讼示范点,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化解。诉前成功化解纠纷1052件,万人成讼率85.15‱,比降6.55%。在第三季度“四季竞赛、五大比拼”评比中,我院取得诉调对接项目位居全市第二,牵头的“比拼矛盾纠纷化解”指标位居全市第一。
开展“订单式”普法
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矩阵,主动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线上通过“两微一端”发布各类平安建设工作动态、宣传信息130余条,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平安建设宣传标语。线下利用巡回法庭、普法宣讲、入户走访等形式,深入企业、校园、社区宣传平安建设、扫黑除恶、非法集资、养老诈骗等重点内容,发放宣传彩页2000余份,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形式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
下一步,华安法院将扎实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推进平安建设工作,高效为群众排忧解难,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平安和谐更加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