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你们只是来查看一下现场,没想到法院直接帮我们四家把问题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了!”
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当邻里间“狭路相逢”遇到一些矛盾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时,邻里关系又该如何修复?近日,华安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恢复原状纠纷案件,因地制宜化解矛盾,维护邻里和睦关系,受到村民好评。
家住华安的杨某、李某甲、李某乙、李某丙本是几十年的老邻居,邻里关系也相敬如宾。2012年,杨某、李某甲、李某乙三家因建房运输通行需要,征用了李某丙的土地,拓建一条2.2米宽的通道,双方签订协议给予李某丙经济补偿,并约定互相尊重,保证道路通行畅通。十年后,李某丙擅自在道路口砌了堵墙,导致老邻居入户车辆出行不便,有苦难言,多次向李某丙讨要说法后,又向村委会、司法所请求调解,但双方始终争执不下,多年求“路”未果的杨某、李某甲、李某乙三家人只好将李某丙诉至法院,要求解决出行难问题。
多年友好近邻,一朝矛盾激化。受案后,经办蒋法官第一时间联系该村村委、调解员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深入了解案情,经充分掌握双方产生纠纷的焦点、现场状况等情况后,蒋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现场调解,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方主张依据协议保持正常通行道路,一方认为协议并非长期约定,调解未达预期效果。
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恶化,蒋法官遂即将双方分开,背对背做调解工作,分别倾听双方的诉求,悉心做起双方的思想工作,耐心安抚双方情绪,劝解双方放下成见。
“邻里之间应当按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通行、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和谐的邻里关系少不了彼此间的‘礼’和‘让’”。
深夜11点,蒋法官仍然坚守岗位通过电话做调解工作,分别劝说双方退一步“海阔天空”,齐心协力处理好邻里关系。一番耐心的释法明理,双方的心结逐渐打开,气氛也逐渐缓和,蒋法官邀请双方第二天继续开展现场调解。
隔天上午,蒋法官“趁热打铁”结合现场情况,厘清双方当事人真实想法,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引导双方相互谅解,换位思考、互谅互让,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在法院的见证下,双方共同参与道路恢复工作中。至此,一场恢复原状纠纷得到圆满的解决。
法官说法: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当邻里关系出现矛盾时,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主要把握以下几条原则:首先,要与人为善,邻里有事要主动伸手;其次,要做到互谦互让,互帮互助;再则,凡事要看长远一点,不能意气用事,言语过激;最后,遇到问题要主动化解,如有矛盾要冷静处理。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之过,更能收获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